泰寧,這座福建西北部的小城,被譽為“漢唐古鎮、兩宋名城”。歷史上,泰寧書寫了“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輝煌篇章。 如今,泰寧縣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積極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有序進行古城保護修繕工作。 在古城修繕工程中,位于九舉巷深處的梁氏祖宅是一個重要節點。 梁氏祖宅建筑風格古樸敦厚,取材壯碩,從斗拱、瓜柱、柱礎等作法來看,符合明代建筑特征,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歲月的侵蝕讓這座老宅逐漸破敗不堪,屋頂瓦片殘破,木結構糟朽,墻體開裂,出現了大面積坍塌的情況。 為重現古城風貌,泰寧縣將梁氏祖宅納入了古城保護與修繕工程中。2023年4月,修繕工程正式啟動,計劃用時7個月完成,主要包括屋頂瓦片的更換、木結構的加固、墻體的修補、地面的翻新、部分被破壞風貌恢復等。 為了確保修繕后的梁氏祖宅保持原汁原味,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均采用當地的傳統材料,如泰寧紅米石、老杉木、小青瓦等。整個修繕過程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力求還原大院的歷史風貌。 工程團隊為了解決大院約8米高空斗墻開裂移位約60公分的問題,專門請教了福建理工大學專家、福建清華設計院專家以及泰寧當地老工匠一同會商,提出墻外安裝架體,通過地錨和斜撐桿加固等方法。在加固過程中,工匠們對每一細節都進行了精心的處理,確保大院空斗磚墻結構得到有效的保護與修復。 在修繕過程中,有一位名叫毛崇盛的工匠令人印象深刻。毛師傅是一位年輕的“老木匠”,也是閩北古民居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的家族幾代從事傳統木結構建筑修繕工作。毛師傅不僅工程管理經驗豐富,而且手藝精湛,他對木材的特性了如指掌。在修復中,毛師傅堅持采用傳統的工藝手法,對修繕工程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嚴格,盡心盡責。 除了毛師傅,還有許多其他的工匠,如木雕師傅毛慶海,大木師傅菏澤發、龔美柯,泥水瓦工師傅紀長龍、毛加石等人,他們默默無聞,用自己的雙手傳承著古老的技藝。師傅們組織有方,匠心獨運,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讓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煥發出新的生機。 經過約半年時間的修繕,梁氏祖宅煥發了新生,屋頂瓦片得到了更換,木結構得到了加固,墻體得到了修補,地面得到了翻新,整個大院的歷史風貌得到了完好的保存。 像梁氏祖宅這樣的保護與修繕工作,不僅是對泰寧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一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通過這樣的修繕工作,能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泰寧的歷史和文化,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遺產的熱愛與尊重。 望著快要修繕好的梁氏祖宅,仿佛能窺見老宅當年,充滿歡聲笑語的情景。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像梁氏祖宅這樣的歷史文化遺產在保護與修繕中煥發新生,讓歷史與文化留下寶貴的見證。 |